Jump to content

Task force/China/Interview with BloggerInsight

From Strategic Planning
This page uses the LiquidThreads discussion system. Try discussing in sandbox. Click "Start a new discussion" to begin a new discussion on this page.

致谢

感谢BloggerInsight的诸位Blogger—Campus、Penddy、Banana、、Chada、Clarezoe、Hellojummy、pjq、KissChina、115、阿东、Zakkzhang、MY-Hou、RuuningLife、蓝皮、Alex Hu,你们贡献的时间和精力使我们能在短时间内了解很多我们社群之外的意见。也感谢Ying做的协调工作。BloggerInsight的服务非常到位。谢谢你们!

我们会逐条分析你们的意见,也会在这个页面和相应的讨论页进行讨论。

问题

  1. 你觉得影响维基百科在中国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在内容、推广还是其他方面?
  2. 你是否使用过互动百科或者百度百科?你觉得维基百科与互动百科、百度百科相比较的话,维基百科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维基百科应该如何利用这种优势?
  3. 你觉得维基百科要加快在国内的发展,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么?
  4. 你觉得互联网审查对维基百科在国内的发展会有哪些影响,应该如何应对?
  5. 如果维基百科要与国内的网站或者机构开展合作,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考虑,有什么建议?

BloggerInsight的建议

Campus

  1. 内容是否够全够多。谷歌百度的搜索结果中维基是否靠前。
  2. 维基给人感觉比较严谨,但是内容相对较少
  3. 1)默认中文页面用简体中文,而非繁体 2)到大学中宣传,号召大学生和教师进行维基撰写 3)和谷歌、QQ 等进行内容或推广的合作
  4. 除了个别政治条目,基本没影响
  5. 1)大学和研究所的推广和合作 2)科学媒体的合作 3)谷歌、QQ、《读者》、CCTV 等强势品牌的推广合作

Penddy

  1. 1)对于维基百科的形式,大部分互联网使用者并不太了解,这需要一个过程,当在维基百科上寻找到一些问题的答案并能形成习惯后,会慢慢发展起来。 2)对维基百科的审查,造成了不稳定性,从而造成使用成本的进一步增加,大部分使用者不会因为被屏蔽而想尽方法使用,而是寻求成本更低的替代品。 3)用户来源的竞争。大部分的用户来自于搜索引擎,但是在国内使用量最大的百度中,由于和百度百科自身有冲突,相信在权重上有一定印象,而在其他搜索引擎上,由于第二条原因,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个人认为还是第二条原因影响最大。
  2. #使用过互动百科和百度百科。 # 维基百科的优势: a.各种语言版本 b.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信息最全面 维基百科的劣势: a.并非不可替代,进入成本较低 b.在中国由于问题1的原因,普及度不够 c.搜索引擎优化并不理想,不少搜索结果中,即使在google搜索引擎,反而是互动百科等排列在最前 #如何利用现有优势 a.加强在搜索引擎来源中的关注,酒香也怕巷子深 b.保持人有我有、人无我有的优势,在用户发现这里的搜寻成本最低时,就会留下来。
  3. #保持稳定性,必要时候,主动自我审查。知识的传播在某些时候也需要做一些让步 #增强搜索引擎优化,毕竟其他途径进入的可能性更小 #适当宣传,突出其优点
  4. 由于wiki是用户自发编辑的,所以难免会遭遇互联网审查。 由于互联网审查是确实存在的,个人认为如果确实想要在国内发展,适当的自我审查是难免的。 由于审查带来访问的不稳定,势必影响在国内的发展,且会成为最大的发展困难。
  5. 国内大型互联网商基本上都有类似的产品或有相关打算,因此这一块的合作可行度不是太高。 建议可以找寻国家某些专业机构合作,比如会计、财经、法律、建筑、环保等等,毕竟这一块是维基百科的最大优势之一,对这些专业词条的解释是其他形式所难以超越的。 以点带面,也许能带来较大的发展。 以上仅为个人建议,和国家机构的合作难度不会太低,这点尚需提前考虑到,而且应该也需要在自行加强审查后,才可能有合作的基础。

Banana

  1. 最主要感觉还是在内容方面。推广就不用多说了,应该很多人都知道它是最大的百科全书,内容广泛全面度是其他一些百科无法比的。在内容方面,中文方面,可以 说做得不太好,很多地方的翻译很糟糕,而且中文的词条与英文的有些差异很大。一些中文方面的基本的词条做得没有中文类的百科全书好。令一个方面就是政府的 网络封锁了,由于涉及到很多对我们政府的敏感内容,很多词条都是被完全封锁的,这一点就对其发展起很大的阻碍作用,如果去里面查找一些东西,发现很多地方 都打不开,那一般用户肯定是会觉得它不好。
  2. 百度百科有用,互动百科基本不用,维基百科的优势就是词条的全面,相比中文的百科在外文条目上面优势很大,特别是多国语言,不过在中文方面就不行了,词条 少,一些从外文翻译过来的条目也不怎么样。如果想利用优势,还是要先把一些基础的中文条目搞好才行。
  3. 1把中文维基界面搞的本地化一些,这个目前中文维基也在测试,首先首页一定要制作的好一些,特别是那些放在首页的特色词条一定要有吸引力 2吸纳更过的中文编辑,感觉中文编辑比较少 3加强与一些本地的企业合作
  4. 如果要发展,肯定少不了本地化,如果本地化,又必须和政府大好关系,这是最难的。如果把中文维基一定程度的独立出来,这样本地化必定会变得和谐起来,一些中文编辑又可能会不乐意了,很难说。
  5. 现在维基百科和互动百科有一定的合作,我觉得能和一些门户网站合作的话,效果会更佳。百度百科利用了它在中国的市场及用户的数量很大程度就将它的百科给发 展起来了,如果中文维基能和网易,谷歌中国等网站合作,利用其网站的流量,用自身的百科来弥补他们自身的一部分缺陷感觉还是不错的。

Chada

  1. 推广。维基百科内容丰富,但是在国内极少为人所知,而知道维基百科的网民也只有很少一部分转化为贡献者(Contributor)。此外,政府政策也是一 个极大的制约因素,因为维基百科的立场是中立的,有些内容为大陆当局所不喜并曾经被封杀过。当然,这个责任不在维基百科,也不希望改变中立的立场。
  2. 这两个百科都有使用过。维基百科是全球最大百科和这两个本土百科都宣称自己是全球最大中文百科。维基百科与后两者相比其优势在于内容丰富度、世界知名度以 及有着无数的志愿编辑。//与这两个本土百科相比,其劣势(其实我觉得也不算劣势)在:# 百度百科属于本土第一大搜索引擎百度旗下,搜索引擎推广几乎不需要花费成本;而百度用户众多,且其多种频道整合及积分制带动了用户的贡献。# 互动百科的社区化经营策略有效地带动了用户的积极性,而其与各种公益组织合作推出专题频道(如绿色和平、气候组织、中国国家地理等)则极大地增强了其影响力。
  3. #就内容建设方面来讲,(适合中国用户的)社区化尤显重要。我本人今年有参加过一个维基项目的运作(受众为欧美用户),我们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调动用户 的积极性,而这一点在中国大陆尤其难。社区化有利于调动用户的积极性,在让用户知道维基百科的世界影响力,通过积分制的不同等级给予用户相应的头衔(或称 号)会让他们觉得很有面子。是的,“面子”是让中国用户成为贡献者的强而有效的驱动力。// #就市场推广方面,对本土化搜索引擎的优化很重要,作为百度的子产品,百度百科在百度搜索中的权重很高,相关关键词在谷歌的排名也很靠前;而相应维基百 科中文的词条无论在百度还是在谷歌排名均不理想,远远没有在Google中那么威风;如果维基百科在谷歌中的权重能和Wikipedia在Google中 的权重一样,相信效果也会很显著。同时也要抓住中国网民主体,借助白领社区、学生社区进行推广。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前段时间互动百科就有在国内第一大学生 社区人人网进行推广。//# 桌面化移动化,桌面软件网络化是目前的发展趋势之一,另一个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应用的桌面化移动化以适应更多不同需要的用户。在志愿者的努力下,目前 已经有不少有关维基百科的桌面化和移动化应用(主要以词典为主),但是这些应用存在诸多缺陷,如内容陈旧、无法及时更新、无法进一步推广维基百科网站等。 而维基百科网站本身又极不方便在目前大多数移动终端的浏览器上访问。如果维基百科能推出相应的官方应用,将极大地推动自身的发展(不仅仅在中国大陆)。未 来的互联网市场是移动互联网终端(MID)的天下,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手机用户,而未来则将形成世界上最大的移动终端用户群。
  4. 由于维基百科的立场是中立的,与政治相关的某些词条条目的内容让当局不愉快,特别是在某些敏感时段,当局可能会采取封锁大陆用户访问维基百科(之前已经发 生过)。应对当局的互联网审查,国内互联网网站的一般做法是避开某些敏感内容,删除已有敏感内容。但是因为维基百科的中立立场,如果也采取同样措施,则必 然影响其权威。作为维基百科的忠实用户,我不赞同这种做法。但是除开这些做法之外的应对办法,在中国大陆,答案是“没有”。
  5. 熟悉中国市场,有成功的互联网推广经验,精于本土搜索引擎优化的互联网公司;有影响力的机构,可采取子频道的做法给一些有影响力的公益机构展开合作。

Clarezoe

  1. 信息的自由度被控制,一些敏感内容,或者被认为敏感的内容被屏蔽,甚至曾一度被GFW; 中文维基百科还有问题在于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够,和管理条文没有标准,无端随意更改词条提供者提供的内容; 开源精神不够,在中国,大多数人还是不愿意无偿地提供自己的劳动; 信息的来源抄袭现象严重,知识产权问题不能很好解决。
  2. 维基百科的最大优势是在于国际化,多元化,自由化,可以同时查看很多种语言版本的百科内容。正是由于其国际化,全球所有的华人,甚至懂中文的外国人也能参与进来,没有地域的限制。 其劣势也有可能来自于国际化,多元化自由的词条内容可能给管理带来困难,文化上的冲突在所难免。
  3. #加强信息的开放与自由度。一个开放的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户 #加强网站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明确管理条文和和他和标准。 #吸引专业领域的人士参与到百科词条的编辑和管理。
  4. 互联网审查的问题已经日趋严峻,一个开放的网络环境是必须的。维基百科里涉及敏感的话题,但是这个问题不是某个个人或者团体能够解决的,这是国家体制和制度的问题。
  5. 可以和百度百科合作管理词条,比如数据库方面的共享,另外百度的互联网审查方面应该也有其一套方案。维基方面,因其国际化,对百度有百益而无一害。

Hellojummy

  1. 我觉得是内容 推广 我觉得从知名度就已经OK了,现在好多时候看还只是繁体版 台湾等等 有时候还遭遇墙大哥 内容方面要是能通过审核 推广就只是时间和力度的问题了。 但是如果内容上某些关键内容应该加以修饰,具体就不好一一说来
  2. 使用过,个人觉得还是维基百科好点 毕竟权威 而且国内特别是对于内容的引用上没有多大的约束 抄袭很严重 有的甚至直接是翻译过来的 而且翻译的也不够专业。 维基百科 现在主要是在国内速度发展起来 当然发展要注意问题1中提到的问题。
  3. 1)内容符合政策 符合中国国情 有必要的时候可以向有关部门进行沟通 2) 可以投放一些公益广告 和国内的一些公益项目进行合作 同时也可以帮助国内的一些公益的推广作出一些贡献 可谓是一举两得。同时 这些公益广告有的甚至免费。当然也可以考虑到一些慈善家 通过他们的影响力来推广 3) 充分利用网络推广。
  4. 内容吧。 国内对这个审核比较严格。有些敏感问题啊 都会影响到其在国内的推广。 个人观点 可以选择性的 逐渐性的在国内推广。一来可以测试下国内的接受程度 而来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审核麻烦.
  5. 首先如果通过国内互联网的审核后 可以通过一些媒体进行宣传 毕竟国内的一些大的门户网站 比如 新浪 百度 雅虎 大家队一些公益项目还是挺支持的。 通过这个也有助于提高这些网站自身的浏览量 一句两得 双赢。 同时 可以开设一些专栏 毕竟一个特定栏目等 如新浪的新闻 NBA等一个个单独板块来.

PJP

  1. 维基百科属于世界范围内的,世界上的人都可以共享,没有必要说只针对中国用户. 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针对中国用户特定的内容不多,比如地理,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等等.
  2. 使用过百度百科.优势是:世界范围内的,看起来更专业,而且有各种语言对照.相关链接很全,相似信息分类相当到位. 劣势是:中国用户一般习惯于百度百科,会去编辑维基百科的人相对而言比较少.
  3. 多做些宣传,多添加些关于中国的内容,多和搜索引擎打关系.
  4. 应该会有影响吧,好像曾经还被墙过. 这个现阶段感觉是没有办法的,要想放到中国,肯定要屏蔽掉一些敏感内容,加强内容审查,要不然很容易就被和谐了. 还有要做好政府部门的公关工作.
  5. 维基百科做为公益性质的网站,可以和教育部门合作,可以为教育部门或者相关部门制作特别的有针对性的版本. 比如大学某个专业,相关的wiki等等.

KissChina

  1. 按照顺序排列:1. 知名度 2. 访问速度 3. 搜索的方式 4. 网络审查 说明: 1. 互联网的入口不是百度就是谷歌,他们分别有百度百科和天涯论坛的支持,从入口处用户就很难首先选择到wikipedia。 2. 中国的互联网硬件设施不是很好,wikipedia很难一刷就刷出来。另外,需要wikipedia里面这样系统资料的用户有很多是从事教育行业的,他们 隐藏在教育网中,访问wikipedia更是艰难。 3. Wikipedia的资料以系统全面著称,但是更多的网民学习知识是从遇到问题开始的,搜索“是什么”、“怎么办”、“为什么”的很多,百度谷歌都在走智 能搜索的路线,wikipedia这样以索引为基础的搜索越来越劣势。 另外,人民对知识的需要很多时候是隐藏在看似琐碎的问题当中的,比如“如何需方甲流”,这里就隐含了很多词条,人们看见了这些词条就会感兴趣,但是为了知 道如何预防甲流,用户第一选择是直接搜索问题,而不是系统了解甲流的知识。 4. 网络审查对于wikipedia在中国的影响个人觉得总是被夸大,因为,wikipedia不是用来专门了解敏感信息的,敏感信息应该只占到 wikipedia信息总量的很少一部分,但是中国很多人要找敏感信息的时候才想起wikipedia来,而当生活中需要信息的时候往往直接去百度谷歌 了,这就是这种夸大所造成的误区。
  2. 优势很明显,就是知识的系统、深入和完整。 劣势也很明显,从搜索引擎中寻找知识的时候很难第一眼就去中wikipedia。 从互联网的入口就让用户见到wikipedia,可行的也就是和搜索引擎、腾讯、微博客合作了。 从技术上革新,让用户见到的每一句话中,用wikipedia词条的词语都可以直接点击,打开 wikipedia看到该词条。
  3. #与腾讯、百度、谷歌这样的互联网用户入口合作,是用户在有潜在知识需要的时候能够跳出来。 # 建立与官方有效的沟通机制,既然在中国要被阉割,那么就彻底一点。和官方专业部门建立联系渠道,让他们想封锁的内容能够迅速通知到wikipedia团队,wikipedia能够高效的自我阉割。 # 在高校多做活动,建立固定的wikipedia俱乐部,因为使用wikipedia的多数还是只是层次不叫高的,这种潜在影响的价值微软、谷歌、腾讯、百度等等都已经看到,而且影响越来越明显。
  4. 让用户体验下降,感觉被阉割了。但是要注意的是,其他的类似组织也有这样的问题,所以当大家都有同样不可避免的问题时,这就不是一种劣势,就可以忽略了。 应对措施还是上一条的第二点,做到“听党指挥,迅速行动。”建立与官方有效的沟通机制,既然在中国要被阉割,那么就彻底一点。和官方专业部门建立联系渠道,让他们想封锁的内容能够迅速通知到wikipedia团队,wikipedia能够高效的自我阉割。
  5. 从技术上建立深入的合作开发。目的就是为了使其他产品传递给用户的信息中夹带wikipedia的入口(通过词条可以打击打开wikipedia),儿对于其他产品来说,wikipedia是他们产品的一个亮点。 #只找一家谈,无非就是腾讯、百度、谷歌这三家,wikipedia的嵌入对于他们来说是产品的亮点,不能大家都有,所以只能和一家合作。

115

回答问题2:使用过百度百科,好些人都是用搜索引擎搜索相关内容然后进入百度百科的,这点百度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维基百科应加强与搜索引擎的合作。互动百科没怎么用过。

Penddy

  1. 自我审查在非国内的公司中,恐怕都是不可理解的事情,维基百科基金会做出的决定也是在意料之中,从个人角度也非常支持维基百科保持这种自我性,不过相 信这样在国内走下来,磕磕绊绊恐怕少不了了。 #简体中文百科独立出来的想法,个人感觉还是可以考虑的,后台共用数据应该可以保持这个平台吧?只要把编辑者编辑的内容在繁体、简体中文中共用,只是相 当于不同位置,但底层还是一样的。 #对维基的社群文化,仅有所耳闻,所以只能谈一下浅层次的看法。其实由于维基的形式,我想协同是主旨,社群是副产品,之所以老用户看重社群文化,更可能 是因为他们在这里付出了,同时也找到了志同道合之人。但维基的形式,本身并不是社群的良好表现形式。另外,不知道研究团队对于回复者想要了解他们对社群文 化具体哪方面的观点?

阿东

  1. 影响维基百科在中国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内容。
  2. 我用过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的优势是国际上用的人多,劣势就是它没有一个搜索平台可以依靠。维基百科的优势之利用在于如何开拓一个可依靠的搜索引擎平台(如与谷歌合作),方能更好的打开中国市场。
  3. 第一件事:推出可供中国人上网娱乐的产品,如微博、博客、视频等,最好是社区交友; 第二件事:找一家可合作的搜索引擎公司(最好是谷歌),让百科的资讯搭上搜索的快车,获得更多的曝光度; 第三件事:进行病毒式的传播,博客、论坛、社区等都要整合,以提升维基百科在中国网友心中的网络口碑、认知等。
  4. 当然有影响,而且影响很大。应这样应对: 第一,像谷歌一样,设个CN域名,只放那些合于中国互联网规范的内容; 第二,与相关部门搞好关系; 第三,找一家中国本土的公关公司做品牌公关、政府公关等。
  5. 维基百科要与国内的网站合作,当然要看这个网站的人气如何?人气不高的就算了,我想可以与天涯合作。 维基百科要与国内的机构合作,当然要看这家机构的政府关系如何,政府关系不好的,就不要合作,在中国做互联网,政府关系很重要呀。

Zakkzhang

  1. 与监督机构合作,获得内容运营资格,避免被GFW。
  2. 第一百科的名誉。
  3. 1)与内容及媒体网站合作 2)提供一系列开放API输出内容,以确立维基百科词条的权威性 3)对首页等landing page加强本土化热点内容。
  4. 积极配合监督机构的审查,减少敏感内容的影响。
  5. 提供一系列开放API输出内容,以确立维基百科词条的权威性。

MY-Hou

  1. 首先当然是宣传推广十分不到位,身边的人可能都知道百度百科、乃至互动百科,但知晓维基百科此名头的很难超过60%。现在中国的维基用户积累发展基本就是靠口耳相传,但大部分人都不会只听别人几句推荐就放弃用得顺手的东西。 其次部分关键词和注释过于敏感。
  2. 互动百科、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我都有使用,因为不论其中哪一个在内容上都不能覆盖全面,维基在于其的世界性,而百度百科和互动百科则中国特色的内容比较完善点。维基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内容“领先”,如百度百科很多内容就是“抄袭”维基所得。
  3. 发展壮大中文编辑队伍和提高网络协作的热情,加速中文化和翻译步伐。推广重点放在学校学生身上(这仿似极具难度)。
  4. 坚持内容的公正性,绝不向强权低头。
  5. 中科院...

RuuningLife

  1. 维基相对百度等其他百科,是比较专业的知识量更大的网络百科。但是,在很多目录下,维基中文的内容还做得不够全面,比如文学。如果想做成专业的百科,至少要让对某个领域有兴趣的或者业内人士在需要信息的时候会想到维基百科。
  2. 用过百度。百度的功能主要在于找一些临时信息,比如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或者时事。百度的优点在于图片用得比较好,并且很多内容做得很细致,更新地也很快。 维基应该将自己定位于更专业的层次,比如我在写文章时需要引用一个诗稿,手边正好没有书,去图书馆借很废时间,那么这时候如果能在维基百科查到该诗稿的详细信息甚至原文就很好。 维基百科的界面做得比较简洁,这一点符合更专业的定位。但是,应该在内容上更全面更深入。可以先尝试从某些目录入手,看看维基的优势资源究竟在哪里,比如先做人文、文学,做几个比较深入的领域。
  3. 1)把内容做得更深入更细致更专业。 2)可以和一些图书馆或者数据库合作。多数数据库都是需要一次性付费用,维基可以尝试按流量计费,设置一些需要付费下载的项目,根据下载的文件大小收费。以我个人为例,我希望能下载到文学作品的原文。同时,有些文章是译文,我还想查到译文的原文并下载3)可以尝试着按周期对某一主题推广。比如“艾滋病日”在主页设置一个主题活动,集中一些于此有关的文章和知识。课适当增加图片与文字的搭配。
  4. 这个问题可能比较复杂,我也没有深入地考虑过。
  5. 问题2已经给出详细建议。

蓝皮

  1. 内容、推广都不是问题,如果说影响,那只能是政治因素。
  2. 我用过互动百科和百度百科。相比较而言,维基百科的优势在于:1、非盈利性质对于使用者来说更具公信力;2、因此参与者的认同感非常强,参与的动机和积极 性也更高;3、条目中更丰富的链接。劣势在于:1、过于繁杂的内容页面可能让读者产生距离;2、相对复杂的操作流程可能会降低参与者动机;
  3. 我认为只有两件事最重要:1、官方许可;2、彻底本地化(包括服务器)。
  4. 这种审查对于维基百科可能是致命的,如果谋求在中国发展,目前除了妥协,我想不出更好的应对方式。
  5. 合作的基础早已存在,我相信很多大型门户网站都有这个动机。但不一定把视线放在互联网企业身上,只要在合作方式上保证维基百科的相对独立性(就好比从前的《财经》杂志),合作对象是谁并不重要。 具体建议:合作对象有资金,不至于把维基百科当做摇钱树;合作对象有官方背景或者某种特权,外国机构在中国做内容,这一条不可或缺;合作对象应该有些耐心……

Alex Hu

  1. 国内的内容审查是很大的限制了维基百科的发展。维基百科上有很多国内禁止的内容,所以随时有被封杀的可能性。
  2. 我使用过百度百科和互动百科。 他们和维基百科最大的区别在于内容的完整,维基百科属于全球服务,共同维护的人非常多,所以在内容上也是非常的完整,这是维基百科的优势。 劣势方面是维基百科的内容有些和国情不大符合,经常都遭到封杀,而且访问速度比国内的百科网站要慢。
  3. 1)和国内相关部门做好公关工作,要按照中国的特殊国情办事,同时也做好内容审查,在中国只有符合和谐标准的网站才能发展。 2、在国内加设服务器,提高访问速度; 3、加以推广和宣传;
  4. 有很大的影响,既然维基百科不能限制用户所发的内容,那就限制不和谐内容在国内无法显示或打开就可以了。想看的人自然有办法看到那些内容。
  5. 可以和国内天涯、猫扑等年轻一代人常去网站合作,这两个社区的用户比较容易接受国外的实物。 同事也要加大正面宣传。

回应与评论

维基百科研究团队对于已有回复的几点回复,请参与了此案例的用户积极讨论。 1)自我审查:这是基金会绝对不会接受的,所以在中国访问维基可以想见今后几年依然会有困扰。2)有提到将中文维基百科适当独立出来,技术上怎么操作先不 讨论,很大的一个弊端是这会导致社群的分裂,使一个已经集合了内陆、港澳台、海外所有汉语使用者的平台丧失掉,这个代价很大。因为我们社群和基金会都意识 到,一个多样观点的平台是对各方都最有长期价值的。3)另外,我想知道几位Blogger对维基百科的社群文化有多少了解?中文维基百科社群的一些老用户 对社群文化还是满看重的,也期望它能对整个中文互联网发挥一定作用。维基百科是一个文化工程,而不是一个商业项目;不论百度还是互动,他们都缺乏真正意义 上的知识分享;一篇文章经过资料搜集、形成骨架、撰写内容,然后评审、修改,在这个过程里大家结成了友谊,这样的社群是牢固的;而且逐渐的,我们形成了一 些良好的社群规范—善意、中立、寻求共识等等。我想知道大家对上面观点怎么评论?

Chada

自我审查(自我阉割)本来就没必要,要解决访问困扰这个问题除非当局降低互联网审查的力度(一定的互联网审查是必要的);中国大陆的互联网内容审查是一个 事实存在,如果维基百科不在短时间内爆发太多不利于当局的内容,不会导致被封锁的后果;如果真的短时间爆发太多不利于当局的内容也无需自我阉割,那样的百 科中国本土已经有了,维基百科只有一个。此外,GFW现在已经改进了一些封锁规则,针对一个网站的内容只封锁某些他们不喜欢的内容(只要不短时间爆发太多 敏感内容),我们现在能访问维基百科,但是不能访问“吾尔开希”词条,这一点不知维基基金会是否知道?维基百科有此担忧不知他们有没有注意到这恰恰是因为 目前中文维基上政治内容和政府丑闻的更新占了一个很大的比例(或者说民众对维基的印象停留在“查询敏感内容”的网站,这对于一个百科网站来讲是不正常 的),而这所更新的政治内容又有一大部分是当局所不喜欢的(因为很多维基编辑者是民运人士)。我所在的圈子提到维基百科时很经常就是查询敏感内容 时,Wikipedia是百科,而不是敏感科。要改变这种形象维基所要做的一方面是通过推广来改变大众对维基百科的第一印象,再就是壮大编辑队伍,让各方 面的内容都有较大面积的更新,那样的百科才是一个真正的百科。

我想上面的同学提到的“默认中文页面用简体中文,而非繁体”以及“设个CN域名(我觉得没有必要)”并不是说要建议将“中文维基百科独立出来”。 zh.wikipedia.org这个域名针对中国大陆来源的访客默认显示简体中文,这在技术上并不难实现,更没有严重到“导致社群的分裂,使一个已经集 合了内陆、港澳台、海外所有汉语使用者的平台丧失掉”这种代价;事实上现在在大陆访问维基时首页的内容已经大部分都是简体中文了。(我没想到这一点会是维基百科反馈的三个要点之一,Bloggerinsight在提交报告时是否有把这一点夸大?因为只有两个人提到。) 对维基百科的社群文化不了解很多,我用了几年的维基百科却一直没有参与到编辑团队去。“一篇文章经过资料搜集、形成骨架、撰写内容,然后评审、修改,在这 个过程里大家结成了友谊,这样的社群是牢固的...”这个我们写团队博客的也差不多。社群文化应该是开放的,而不应该仅是编辑团队内部的,我在之前的回答 中提到社区化和这种社群文化有异,社区化能让维基百科“活”起来。此外,在twitter上有听过几位朋友抱怨刚刚撰写的词条被上一级编辑删除,可见编辑 之间的协调有时候也并不如意。另外,说到社群文化不用牵扯到百度和互动,他们虽然出自商业公司,他们虽然因为当局的文化审查而经常自我阉割,他们的编辑队 伍虽然可能没有维基百科那么专业、善意、中立及寻求共识,但他们和维基百科一样,也是文化工程,也在服务于社会,而且也没有伸手问我们要钱。

我很奇怪的是,维基百科的三点回复丝毫没有考虑到推广的问题,难道他们对于中国大陆这块市场这么有把握?

总结

问题

  1. 用户认知度低
    • 对于维基百科的形式,大部分互联网使用者并不太了解,这需要一个过程,当在维基百科上寻找到一些问题的答案并能形成习惯后,会慢慢发展起来。
    • 开源精神不够,在中国,大多数人还是不愿意无偿地提供自己的劳动;
    • 信息的来源抄袭现象严重,知识产权问题不能很好解决。
    • 1、过于繁杂的内容页面可能让读者产生距离;2、相对复杂的操作流程可能会降低参与者动机;
    • 普及度不够
    • 但是在国内极少为人所知,而知道维基百科的网民也只有很少一部分转化为贡献者(Contributor)。
  2. 内容建设不足
    • 内容是否够全够多。
    • 维基给人感觉比较严谨,但是内容相对较少。
    • 在内容方面,中文方面,可以说做得不太好,很多地方的翻译很糟糕,而且中文的词条与英文的有些差异很大。一些中文方面的基本的词条做得没有中文类的百科全书好。
    • 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针对中国用户特定的内容不多,比如地理,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等等.
    • 但是,在很多目录下,维基中文的内容还做得不够全面,比如文学。如果想做成专业的百科,至少要让对某个领域有兴趣的或者业内人士在需要信息的时候会想到维基百科。
  3. 社群管理不足
    • 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够,和管理条文没有标准,无端随意更改词条提供者提供的内容;
  4. 网站本地化不足
    • 默认中文页面用简体中文,而非繁体
  5. 社区化不足
    • 百度用户众多,且其多种频道整合及积分制带动了用户的贡献。(中国特色的积分制)
  6. SEO不足
    • 谷歌百度的搜索结果中维基是否靠前。
    • 搜索引擎优化并不理想,不少搜索结果中,即使在google搜索引擎,反而是互动百科等排列在最前
    • 百度百科属于本土第一大搜索引擎百度旗下,搜索引擎推广几乎不需要花费成本;而百度用户众多,且其多种频道整合及积分制带动了用户的贡献。
  7. 网路审查
    • 对维基百科的审查,造成了不稳定性,从而造成使用成本的进一步增加,大部分使用者不会因为被屏蔽而想尽方法使用,而是寻求成本更低的替代品。
    • 令一个方面就是政府的 网络封锁了,由于涉及到很多对我们政府的敏感内容,很多词条都是被完全封锁的,这一点就对其发展起很大的阻碍作用,如果去里面查找一些东西,发现很多地方 都打不开,那一般用户肯定是会觉得它不好。
  8. 缺少推广
    • 互动百科与各种公益组织合作推出专题频道(如绿色和平、气候组织、中国国家地理等)则极大地增强了其影响力。
  9. 百度、互动的竞争
    • 用户来源的竞争。大部分的用户来自于搜索引擎,但是在国内使用量最大的百度中,由于和百度百科自身有冲突,相信在权重上有一定印象,而在其他搜索引擎上,由于第二条原因,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个人认为还是第二条原因影响最大。


措施

  1. 宣传推广
  2. 加强SEO;
  3. 与专业领域,教育领域合作,也可以包括其他公益组织的合作;
  4. 提高用户友好度;
  5. 提高社群活跃度;
  6. 移动领域,赶紧让基金会把中文的wap版做出来;